安西四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全部都在新疆,为此,薛仁贵、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三员大将领着唐军浩浩荡荡向青海进发。既然要收复位于新疆的四镇,为何要向青海进发?其实从薛仁贵受封之官诏就可明白——逻娑(即拉萨)道行军大总管,这支队伍的终极目标是吐蕃之都城逻娑!前面已述,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判断吐蕃国内必然空虚。西域关键地理位置在吐谷浑,薛仁贵只要拿下吐谷浑,便切断吐蕃与西域四镇的联系,进可直捣逻娑,退可与镇守安西的唐将会合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唐朝先前已遣大将阿史那忠在西域领玉河军(可能是玉河道行军的简称),救于阗。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与薛仁贵遥相呼应。可见,唐廷为此次征战下了一番功夫,薛仁贵使“围魏救赵”之法,同时西域布置的兵力起牵制作用,战略部署也可谓高明。
大非川在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位于青海湖南,东至碛石军,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确实乃青海之要津。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乐都)一路行军至此。只见一片冰川雪域,地势万分险要。薛仁贵联系这一带地理交通形势,分析判断:如果吐蕃军队从黄河河口而来,必先经乌海城,吐蕃军骁勇善战,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尽快拿下乌海,方能取胜,否则极易丧失战机,而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地势一失,即使不用开战,严寒和饥饿都会让几十万大军全部崩溃。而乌海(今青海喀拉湖)险远,辎重车马不便往行,薛仁贵故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随后,薛仁贵即率主力,轻装奔袭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