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
地层名称:甘陶河群 地层名称(英文): Gantaohe Gr
阶代码: Pt1gt
地区代码: 11
2、命名
河北省地质局区测队1968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河北井陉县崔家峪西约1.8km(南寺掌组和南寺组),井陉县南蒿亭乡南东约0.8km(蒿亭组)。
3、简介
甘陶河群自下而上分四个组:①南寺掌组,上部为变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下部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厚600—2600余米,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②南寺组,上部为变玄武岩及其熔岩角砾岩,中部为白云岩、板岩和变质砂岩,下部为砂质板岩,底部为变质砂岩夹板岩、变玄武岩。厚1000—4255米;③蒿亭组,仅分布于井陉南蒿亭一带,下部为白云岩、变质细砂岩、砂岩互层;上部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厚1700—2430米;④牛山组,仅见于获鹿县牛山附近,为千枚岩夹白云岩,厚度大于179米。
4、沿革
山根新次(1924)沿石家庄—盂县进行前寒武纪地质调查时,指出变质的滹沱系不整合于未变质的震旦系之下,其所指的滹沱系大抵为现指甘陶河群。1959年,马丽芳将石太铁路线以南的这套地层自下而上分为变质砾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白云岩和变安山岩等5个岩段,并为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所采纳。王曰伦等(1963)认为马丽芳等所称的滹沱系应是震旦系。河北地质局区测队(1968)在1:20万邢台幅、高邑幅地质图中将石太铁路以南的这套浅变质岩层命名为甘陶河群,自下而上分为南寺掌组、南寺组和蒿亭组。山西省地质局区调队、河北省地质局区调队和河北地质学院组成的“五台、太行山震旦亚界及其与滹沱群关系” 专题研究队(1978)对河北省地质局区测队(1968) 的意见做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在其蒿亭组之上划出了牛山组(命名剖面在获鹿县北约18km牛山),即甘陶河群自下而上分为南寺掌组、南寺组、蒿亭组和牛山组。并在该群之上新建了东焦群,将其与山西五台山区的郭家寨群对比。这个划分、对比的意见为河北省地矿局(1989)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