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好文章
1、选择拯救
男孩自小便是问题少年,在家父亲打,在校老师罚。 父亲时常用“肉蒲扇”扇他嘴巴,左右开弓,直打得他鼻血飞溅,脸肿得像馒头,才罢手。母亲也不管,只是悄悄流泪。但第二天,他照样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
有一次,父亲盛怒之下将他抡起来,扔了出去,他闪避不及,头撞在了天花板上,也是从那次起,他落下了流鼻血的毛病。他由此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轻轻一敲打鼻梁,鼻血就像得到指令似的,狂奔而出。从此,每当老师罚他,他就会趁老师不注意,轻叩鼻梁,老师一看他流鼻血,就慌了神,马上不罚了。 每当父亲打他的时候,他也如法炮制,体罚每次都是见血即止,他屡试不爽,从此学会了欺骗。
当体罚成为家常便饭,体罚便一点用处也没有了。他变本加厉,常常极为熟练地掏父母挂在衣架上的衣服口袋里的钱,几十块到几百块,他连眼都不眨。他学会了偷。 直到有一天,他因父亲的一句话而改变。那天,父亲出远门,下了车站到家还得坐一趟公车。为了省两元钱,父亲步行几十里走了回来。
父亲一进门,累垮一般,一边躺下,一边对母亲说:“为了心疼两块钱,我步行回来的。”他已习惯偷,又忍不住把手伸进爸爸挂在墙上的外套口袋。但翻来翻去,只翻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那纸币已揉得快烂了,黑黑的,很脏。
平时,他偷了钱喜欢去玩网络游戏,或买爆米花什么的。但那天,他在街上逛了好几圈,始终不忍心将那两元钱花出去。 “为了心疼两块钱,我步行回来的。”父亲的话不断在他脑际回响,触动了他心中最柔软的一处,父亲的不易,自己的可耻。他第一次为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不安、内疚和痛苦。最后他像逃跑一样地跑回家,将手心中碳块般的两元钱重新放进父亲的衣袋里。
后来,他一次又一次地将偷来的钱重新放回到父母的口袋中。反复几次后,他终于找回了内心善良的自己,再也没有将手伸到任何不该到达的地方。 男孩后来虽然没能飞黄腾达,但一直做着中规中矩的一介良民,而他的改变,不是源自什么拳棒的领教,而仅仅是源自两元钱的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本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为,柔软胜于坚硬,和风细雨的言传身教往往比暴风骤雨的拳头棍棒更加奏效:拯救高于惩罚,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永远比制裁一个人的肉体要高明得多。
2、他们等得起吗
我们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父母为把我们养大成人供我们上学深造等等,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舍不的吃 舍不的穿。千方百计地保证我们的用度和开支。年幼的我们曾多少次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我们长大,等我们学有所成,一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斗转星移,当年的苦孩子已然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了,他要结婚要买房要买车要买电器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子要给孩子攒学费……生活陷入新一轮循环中。而且好像自己已经努力了,可是还是同人家有不小的距离。
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他忽视了在老家或退休住在城市另一个角落的双亲,他没主义到他们的白发皱纹,没主义到他们日益弯下的身躯,没主义到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也许他还在西那个:等我在有些钱,有些闲钱,就请他们上大饭店吃一顿,让他们出去旅游,给他们买个大电视……
在你去攒这些闲钱的过程中,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闲钱再也用不出去了,你的方面以及不需要了。他们或者已不能再去吃海鲜,也许已不能再去旅游,也许已不能再坐起来看电视……也许他们已走了,永远离你而去。 有一种痛,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
其实,也许为人父母者根本没期望从儿女合理收获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良心为我们做了一切,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的比自己强而已 。但为人子女者,如何去获得良心上的安宁呢?也许我们终生偶无法赚取让父母快意恩仇的金钱,但着不是回报父母唯一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许我们可以量力而行,花少许的钱让父母做一次短途旅行;也许… 钱没有挣够的时候,但人的声明却有尽头。有些事情,请不要再给自己寻找等候的答案。
优美好文章
1、沟通让亲情更浓
“我不和你们说了!” 任性的孩子啪的甩上门。留下委屈的父母言不由衷地说:“我再也不来管你了”在门关上的一霎那,你看到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之间出现了一条裂缝。你惊惧的伸出手,却发现不知何时他已难以跨越。你想说些什么,却见到父母犹疑和费解的眼神。于是,你只能看着裂缝横在两代之间,带着遗憾与无奈。
完全的消除代沟并不容易,但很多时候,它并非那么触目,你可以忽视它的存在。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岁月流逝总会带走一些东西,积淀一些东西,又产生一些东西。那些被带走的和新产生的东西之间就产生了观念上的差距。我们把它叫做“代沟”。它就真得无法逾越吗?
曾经一度,“理解万岁”的呼唤引起两代人的关注,但“理解”似乎并不像它说起来那么容易。你觉得父母缚住了你的翅膀,使你无法自由飞翔。同时,你的父母也越来越看不懂你。他们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整天听这些风花雪月的曲子,为什么刚给的零花钱就会扑腾着往外跳。冷静时,你也曾试图心平气和的与父母沟通,用理解化解你们之间的对峙。结果却是更大声的争执与更彻底的失望。
然而亲情中,“是非”不是评判的标准,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分出对于错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侧面。不要固执的去证明你是对的,或许你没有错,但父母同样可能是对的。人际关系是双向的,它父母和子女。反省自身是最基本的步骤。不要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如果我们学会理解,会发现事情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沟通是渐进的过程,在有些时候,多一些谅解,多一些空间,多一些借鉴。代沟只是时代变化留下的阶梯,而不是伤害亲情的鸿沟。
生命是延续,不是累加。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的一个远方的真实。父母终究也明白这个道理,关键就在于沟通的方式。说教的口吻是个大忌,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被尊重和被信赖的感觉,这就要看你如何是用正确的方式。代沟,不一定能完全消除,但因为有爱,终会有谅解,也为了这份爱,让我们共同努力,彼此走近。在我们呱呱落地时,命运已注定,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一生不变。
2、怀念树
我站在安塞小城和乡村结合部的暮色中,与一棵树遥遥相对。那是一棵雄性银杏树,高八、九米,宝塔形身姿,枝柯分成七八蓬,对称着向四周婆娑延展,枝头缀满翡翠绿的扇叶,晚风中颤动着,闪着光,仿佛能听到碎玉相击的声音。
这是我一个亲戚家里最大的树了:树龄十八年,胸径22厘米。据说,今年春上有人出价2万元,死乞白赖地硬缠了三四次,亲戚硬是没卖。市场价格不菲的银杏,如今在老家村子里已有人开始试着育苗了,不过在银杏树苗培育成功之前,老家的苗圃里依旧是清一色的侧柏和槐树苗,这些苗子都不大,茶杯口粗细。这让我不禁怀念起童年时的乡村树了——
那时候,一个村子就是一座植物园,无论是村边河沿、坝梁道旁,还是窑前屋后,院里院外,全部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桃、杏、梨、枣,柏、柳、榆、槐,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树木,或紧紧密密,或稀稀疏疏地聚散着,无忧无虑地生长着,它们舒展着枝叶,一起向天空奔跑。
那时候,乡村树参与了人们的全部生活,给人以无限的恩惠。洋槐、柏树、杠树这些硬料,人们做窗造房用它们做梁作柱,村民子女婚嫁用它们做家具、打嫁妆。果树们的果实,就是一家人一年的零食了。勤俭的人家自己舍不得吃,还拿到街市上去卖呢。三月三,吃春尖。老榆树上的榆钱绽放了,一簇簇浅绿色的榆钱,嫩嫩的,甜甜的,带着些微的清鲜。翠绿的韭菜长出来了,韭菜炒鸡蛋,豆腐拌小葱,红、黄、绿相间,幽幽的清香。槐花饼、槐花菜,五月的炊烟里氤氲着槐花的芬芳。至今,我的舌尖上还记忆着乡村树的种种味道。
谁家有人得了痔疮,到臭椿树上拣镰刀把粗的枝子砍一根,拿到家里放到柴火里烧热了,然后将棍子骑到患处,立马见效。哪家人的手脚冻裂了,刮点椿树胶,烧化了涂在裂口中,既止了痛,又加速了伤口愈合。朱随娃家偌大的一个院落没有围墙,只种了一圈酸枣丛,长有一人高,棵棵手脖子粗,棘刺四张,密不透风,鸡狗都钻不过去。那年,聪明的姐姐用白色的槐花榨汁,竟将一块白尼龙布染出了漂亮的桔黄色,给我裁一件衬衣,让我美了几个夏天。
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少不了用树。“头不顶桑,脚不踩槐”那是说房梁、门槛的用木,办喜事扎“松门”,新郎新娘拜天地时“熰火盆”,都要用到松柏枝,丧事上孝子披麻戴孝捧的“哀杖”(哭丧棒)必须用鲜柳木……
如今,树少了,树的种类少了,当年的风景不在了。少年时常听老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很少有人再提。人们个个瞅着眼前的利益,巴不得全都栽种最值钱的树,也巴不得今天栽下的树,明天就能换成大把大把的钞票。再加上其它因素,干扰了树的生长,十年以上树龄的大树已很少看到。张奶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到现在也不过50多年,竟成了“珍稀树种”、“大树古树”,前年市里建广场,不知怎么就相中了它,来了人,来了车,绳捆索绑地移走了,也不知现在的它是不是还活着。
我又想到了一种树,至今还不知道它植物学上的真正名字,只知道乡下人叫它“小孩拳”。它总长不大,在地角,在沟畔,长个十年八年长不了擀面杖粗,但没有人扼杀它,谁也不去取消它生长的权利。那时的人们决没有如今那么势利,有用的无用的,只要它是棵树,就让它自由地生长着。“小孩拳”质地坚硬,纹理细密,小时的我曾让一个朋友用它刻过几枚印章。可现在哪里也寻不见它的踪影,听说十多年前就没了,真担心它绝种了呢。
我时常想起童年时老家里的那些树,想到它们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来,这竟渐成了我的一样心事。我知道,它们就像我生命中的老友,随着岁月和人世的变幻,老去,并远离。
精美文章赏析
1、谢谢老师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间,小学四年的完美时光已经结束了。回首这六年,有过欢乐兴奋也有痛苦悲伤,付出过汗水泪水,也有收获与成就。有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回味过去,为的是未来。但是我最难忘记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她不仅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在我们泄气的时候给我们力量。
我的老师是一位热爱班级,关爱同学,耐心指导学生知识的老师。她不仅仅知识渊博,还经常在我们上课疲倦时给我们开点玩笑,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参与度。使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愉悦。
在小升初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会复习到许多文学常识,所以我们经常老师的带领下在历史故事,童话故事,世界名著,古诗词,名人轶事等这些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每个班级都会有调皮的同学或者成绩忽高忽低的同学,我们班也不例外,我们的语文老师会这些同学单独叫去,一个个耐心的做思想工作,从学习的重要性到父母的艰辛,从历史古训到现实事例,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同学考好。
在多次模考前,她反复告诉我们做题技巧,比如不要紧张,要细心,不要空题,要反复检查。我们的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但是她还是不厌其烦的的劝告我们。让我们考入理想的校园。
在以后的考试中我们都会很认真的去做题。最后在经过最后关键的两次考试,我考到了我理想中的校园------宜川中学。我的爸爸十分高兴,但我却时刻记得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其实这都是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的结果。
哦,对了,我的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她虽然笑起来很靠看,但是却是一位严厉的女老师,我们班同学都很听她的话。也许正是遇到了这样一位严厉又慈爱的好老师,我们的学业才能够顺利完成,并到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园。
2、秋天的思念
一阵又一阵秋风吹进了洛阳城,一片又一片落叶脱离了树母亲,在地上翻滚。也不明白我在窗口站了多久,此时此刻,回故土去探望我的亲人,成了我唯一的念头。
又一阵肃杀的秋风席卷而来,树发出了沙沙声,如果它们懂得我的心,或许这就是它们在为我叹息吧。家乡的菊花又要盛开了,而我看不见,更不能欣赏;我的孩子会不会也早已出人头地了呢?但我,却什么也不知晓;村里头是不是又多了一群孩子呢?这,我也一无所知。
我忍着心中的寒酸,无可奈何地走到案边,今日有驿差来这儿,我便开始为家人写信。纸,就在案上;笔,就握手中。一切思念都将化成一份家书。我心中有上万句话想向我的家人们诉说,但写了加,加了又减,减了再加一切都是亳无头绪,不知如何是好。我匆匆地将信写好,长吁了一口气,把信塞进了信封。忽然,我仿佛想起了什么,快步回到案边,把信纸抽了出来,那里添上几句问候,那里加上几个难以琢磨的字,然后再重头读了几遍,生怕这份千斤重的家书表达不了我的思乡之情。一张小小的信纸被我增加得密密麻麻,这时,我才安心地把它放入了信封。
年轻的驿使麻利地跨上了马背,看样貌就要出发了,马匹仰天长嘶,这叫声十分悲壮,又一次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等一等!等一等!我连忙叫住他,他把揉得皱巴巴的信递给我。我又把信拆了开来,又读了两三遍,又觉得这张信纸很乱,就叫驿差再等我一个时辰。一分钟过去,五分钟过去,三十分钟过去我放下笔,又读了一遍,才将它给了驿差。
驿差再一次跨上马背,把信收了起来,双腿猛得一夹,马儿便飞奔起来,我突然又想喊他回,但又觉得不太适宜,就叹着气回到窗边。望着驿差远去的身影,我不禁黯然泪下。我思念你粽子的思念落叶归根雨过天晴的句子微冷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