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2019-11-02 >>编辑:常识坊整理

科普文章 1.香龙血树花开 夜满秋深花带露,望月楼中,燕雨桥头,芳尘万里愁且

科普文章
1、香龙血树花开
      夜满秋深花带露,望月楼中,燕雨桥头,芳尘万里愁且住。此生料定多空度?巨木无边,亭亭玉树,龙血暗香销魂处。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龙血树园的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fragrans,意为,芳香)正在大量开花,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夜间香味尤其浓烈。

      香龙血树又名巴西木,为天门冬科龙血树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原生于非洲的开花植物,从北部的苏丹到南部的莫桑比克,西到科特迪瓦,西南到安哥拉,生长于海拔600-2250m的高地。

      巴西木株形整齐优美,叶片宽大,富有光泽,苍翠欲滴,是著名的新—代室内观叶植物。它可以中小盆点缀书房、客厅和卧室等,显得清雅别致;大中型植株布置于厅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处,可较长期欣赏,颇具异国情调;尤其是高低错落种植的巴西木,枝叶生长层次分明,还可给人以“步步高升”之寓意。

      巴西木为常绿乔木,在原产地可高达6米以上,一般盆栽高 50-100cm。它树干直立,有时分枝。叶簇生于茎顶,长椭圆状披针形,没有叶柄;叶长40-90cm、宽6-10cm,弯曲成弓 形,叶缘呈波状起伏,叶尖稍钝;鲜绿色,有光泽。穗状花序,花小,黄绿色,芳香。
      巴西木并非产自巴西,而是原产非洲,我国近年来已广泛引种栽培。巴西木多用扦插繁殖。栽培多年后,植株过于高大或茎干下部叶片脱落、株形较差的可进行修剪,剪下的枝条便可用作扦插材料。

2、古生物化石出土记
      在古生物学家眼里,零零散散埋在黄土里的骨骼化石,可不仅仅是一堆死物,它们就像散落的拼图,拼拼凑凑起来,也许就是一只会飞的恐龙,或是巨大的鲸鱼,也可能只是一片原始人的头骨,或是生命起源时的一只小虫。可生物学家并没有火眼金睛,他们怎么知道哪里有化石呢?是不是有什么仪器可以探测到地下的化石?他们又怎么知道这些生物叫什么名字呢? 

发现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基础科学,它研究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的化石,以此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进化、绝灭、复苏及其与当时环境的关系。它一般要经历野外考察、化石发掘、标本修理、科学研究、形态复原和博物馆展出等几个阶段。

      野外考察前,首先要选择地区和地层,如研究翼龙和恐龙,就要在中生代的地层中寻找化石线索,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而翼龙和恐龙这类爬行动物只生存在中生代,因而它们的化石不可能在更晚的新生代和更早的古生代的沉积中被发现。

      在野外期间,不但要寻找核实并确定地质文献中所记录的化石地点,而且要走访当地老乡,调查考证是否在这一地区发现过化石,何时发现的。在此基础上,寻找可能出现的化石,因此,野外化石线索的寻找和发掘地点的确定,并不是依靠什么先进的仪器设备。

      确定最佳的发掘地点,主要根据暴露地表的化石的多少,以及埋藏化石的岩层来分析判断这一岩层的化石是原地埋藏的完整或较完整的个体,还是经过搬运的、异地埋藏的分散骨骼,是集群死亡导致的富集埋藏,还是正常死亡形成的少量埋藏。例如辽西热河生物群与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就有所不同,前者赋存在湖泊沉积页岩中,是灰黑色页岩,这意味着它们是在深湖静水还原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环境的页岩中赋存的化石一般都是完整的个体,而且从剖面上大量出现的火山灰夹层来判断,这里的火山活动非常频繁,这些生物的死亡应该和火山喷发导致的灾难性事件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是非正常集群死亡的,只要发现化石露头的层位和地点,就意味着埋藏有比较丰富的完整的各类化石,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哪怕只有一块骨骼的露头,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地点确定为可发掘的最佳地点。

      而后者埋藏在以冲积河流形成的砂泥岩中,是杂乱堆积的紫红色含砾砂泥岩,属于氧化环境下泥石流形成的沉积类型,这类沉积中的化石绝大部分是分散保存的,所以最佳化石地点就要选择在同一层位化石露头最多的那个点,露头越多代表化石越富集。

采集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但要把所发现的化石完好无缺的采集下来就显得更为重要。依据化石赋存地层的岩性,埋藏环境等,可以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如套箱法,石膏包和“夹心饼干法”等。

      像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那样的河流冲积埋藏环境中分散的大型恐龙骨骼等化石的采集,大部分采用石膏包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化石和围岩的四周向下开槽,超过化石时向里收缩,让其成为蘑菇状,把石膏倒在上面,以麻袋片覆盖,紧压后再浇上稠一点的石膏,抹平压实,外加木板或木棍,等石膏发热变硬,砸进钢钎将其从岩层中分离并翻转,统一编号登录。

      对于类似辽西湖湘页岩中埋藏的完整化石骨架,就要采用“夹心饼干法”。由于赋存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页岩本身就有很多裂隙,都含有火山灰成分,岩层在地下水长期浸泡下非常酥软,采集下来后火山灰就会快速脱水导致岩层变形和粉末状破碎,因此,采集这类标本一直是个难题。但用“夹心饼干法”一天可以采集十多件标本,而且丝毫不损伤化石。这一方法要确定发现化石个体的范围,在化石及围岩四周用刀割出缝隙并开凿出小槽,沿槽在标本四周垫上软纸,用透明胶带紧紧缠绕固定,分离化石层下的相对酥松的层面,把标本顺着层面平移到已经准备好的木板上,然后垫上软纸,把另外一块木板压上,用胶带缠绕,只留下蒸发水汽的细小缝隙,最后慢慢脱水阴干。

      化石修理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如在修理“夹心饼干法”采集的化石时,要正面打开彻底阴干了的标本,从野外发现骨骼的上层面开始沿着已经暴露的骨骼依次修理,其中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恐龙或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要在显微镜下仔细修理,甚至还可以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来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

      对石膏包采集下来的化石,因为在发掘时为了确定化石大小和开槽采集的需要,上层面的化石骨骼已经大部分暴露,只有从下层面修理才会加快修理进度。在修理过程中,要用锯条把石膏包四周的坚硬石膏锯掉,让围岩暴露出来,然后依次向下清理,直到骨骼四周的围岩全部清理掉。在清理的过程中,随时要用胶对在岩层中自然断裂的骨骼加固处理。

命名 
      古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还是对化石形态学的详细记述,虽然很多是定性的描述,但却是其他一切研究的基础。在传统的形态学描述和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生物类型的系统演化位置,讨论其起源与演化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很多新技术逐渐运用到古生物学领域,如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不损伤化石的前提下,清楚地了解化石生物的一些内部形态结构,如复杂的脑­系统等。电镜和显微切片技术的应用,可以观察化石骨骼的显微结构,了解生物的年龄和个体发育。

      如果化石研究证明是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那么古生物学家就要对这一化石进行命名。古生物命名也采用双名法,如阿凡达伊卡兰翼龙,拉丁文名称中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属种名一律用斜体。翻译成中文时,种名“阿凡达”在前而属名“伊卡兰翼龙”在后,属名可以单独使用,我们可以叫“伊卡兰翼龙”,但种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要和属名在一起才可以。古生物命名的词源有几种主要来源,其中包括:化石产地名,如天山哈密翼龙;人名,即纪念一些历史人物、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化石的发现者等,如圣贤孔子鸟;化石特征,如棘鼻青岛龙,种名来自于恐龙头顶上长长的“棘鼻”。这些命名中,属名是唯一的,种名可以多次重复命名。
      在对化石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了这种生物的个体大小、头骨和牙齿形态、身体各骨骼的大小比例,甚至保存的羽毛等软组织的形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等信息,艺术家会采用“将今论古”的原则,依据现生生物的一些特征和类似的环境背景,绘制出化石生物的形态复原图和生态复原图。
科普文章
医学类科普文章
1、家务劳动或许能救你一命
      我向来对体育锻炼不热衷。我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每天数小时坐在电脑前,偶尔会和别人交谈,当然也是坐着。晚上我通常是坐着看电视,除非外出——外出的时候,一般也是先坐出租车,然后坐着吃饭。坐着是我的常态,我可能一天当中有十五六个小时都在坐着(其余8个小时躺着睡觉)。所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对健康不利。几年前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系列综述文章,指出身体活动水平低下是当今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死亡的人中,有10%(500万人)直接源自身体活动水平低下。

      我的问题是,我深知不活动的危害却无法激励自己站起来运动。要让我真正进行体育运动,除了它对身体有益之外还需要一个理由。倒不是说我身体有缺陷不能正常运动,而是心理上对其有抵触。例如,我儿子在北京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比现在早起一个小时,跟他一起骑车5公里到学校。我会在他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喝杯咖啡,然后骑5公里回家,再去离我的住处只有500米的办公室。显然,骑车是属于我的一项运动——因为它也是坐着完成的!但这确实是体育运动。而且,当你和一个17岁的男孩一起骑行,速度也相当可观。在路上,我们经常试图与电动自行车流竞速,这时我的心率很可能达到了体育训练的水平。

      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我每早乐此不疲地骑行是因为一个其他的理由,即与儿子为伴。我们经常会逆风前行,有时还会遇上暴风雪,两个人不怎么说话。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会给我讲他在学校干的事情,他对将来的规划,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男人话题,比如说法拉利458意大利(Ita1ia)和兰博基尼埃文塔多(Aventador)哪个更棒?其实哪一款我们都不可能拥有,但对男人来说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顺便说一句,兰博基尼埃文塔多更棒)。他在北京的最后3个月,转到另外一所学校,距我们的住处17公里。然而我依然陪他骑行上学。我们比之前又早起30分钟。新的学校附近没有咖啡馆,每天他进了学校大门,我就直接调头折返。

      在那几个月里,每天我到单位上班的时候,已经骑行了差不多一个全程马拉松。然而对我来说,这并不关乎运动。儿子现在回英国读大学,我仍然每天骑自行车,但只是从住处直接到办公室而已,每天总共也不过10分钟的运动量,并且速度和心率比我坐着工作时也强不到哪里去。我从未想过,自己应该调转方向,以3倍于平常的速度骑行半个小时,运动到大汗淋漓再回来。儿子不在我的身边,如此骑行对我就仅仅是一项运动,我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做。我了解各种有关身体活动低下的统计结果和生物学原理,以及运动健身的好处,但这一惰性仍然如此强烈。那么对不了解运动益处的人,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不过,户外运动究竟有多么健康,对于住在北京的人来说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空气污染。北京的空气质量之糟糕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我曾经连续3个月每天都骑行一个马拉松的距离,这真的对我的健康有益么?考虑到骑行时的空气质量,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所以看起来怎么都是输。如果你不运动,就会遭遇各种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相关的生理和健康问题。然而如果你运动的话,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会使得运动比不运动更加危险。那到底该怎么做?答案,至少对中国男人来说,是家务劳动。这个答案对中国的大多数妇女来说一定非常悦耳。你的丈夫在家是不是从来不分担家务?也许值得向他们指出:多做家务能降低他们患上各种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包括癌症。

2、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
      “美猴王”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拥有“七十二变”的能力:入了水可以变成鱼,进入森林可以化为大树,它可以变成房子,从身上拔根毛就能变化出无数只小猴子,可谓无所不能。这种根据环境随心所欲变换自己的能力,多么令人羡慕!其实,在人体中有一种细胞叫做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其变换自己的本领也毫不逊色。 

      众所周知,感冒发烧那是因为身体发了炎,产生了炎症。不仅如此,其实在人类的大部分严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例如肝硬化、糖尿病,甚至包括癌症,炎症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可以根据炎症的强弱大小,或者炎症发生的地点,来变换自己的性质,发挥自己不同的功能:它可以消炎,也可以促炎,它可以招募其他“伙伴”一起促进组织生长,也可以“学雷锋”做好事进行组织修复,这种变化多端的能力这不就像是我们熟悉的“猴哥”吗? 

      那么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呢?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分化潜能。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还独有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并根据具体环境来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表现了巨大的潜力。针对间充质干细胞的这些特性,目前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已经在间充质干细胞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以期充分了解和认识它强大的可塑性。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时玉舫研究员,其带领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组织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分化控制和免疫调节研究”,刻苦攻关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人体内环境复杂多变,在不同炎症情况下,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不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这种特性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科学家发现进入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缓解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其肝脏部位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白蛋白等明显好转。但是地塞美松,一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的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剂,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原因是当病人接受地塞美松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时,肝硬化病人病灶部位的炎症会减轻,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弱,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完全消失,甚至会加重疾病。所以,某些药物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同使用可能破坏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疾病的治疗效果。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 
      肿瘤是现今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对肿瘤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肿瘤治疗方法的探讨一直是全世界生物医学研究的最热点。 

      肿瘤被认为是一种永不能愈合的创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就像一颗子弹一样,能够定向向创伤炎症部位迁移,所以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会定向迁移到肿瘤部位。科学家将其作为携带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就像将子弹涂上毒素,从而实现有效的肿瘤治疗。重组干扰素α(IFNα)作为临床药物可以治疗多种肿瘤,但是由于其半衰期短,用量高,副作用严重,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科学家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功能,使其携带表达IFNα,实现该细胞因子的局部释放和肿瘤的靶向治疗。实验发现,能够分泌IFNα的间充质干细胞无论是与肿瘤细胞共同注射,还是肿瘤生长后注射,都可以完全抑制肿瘤生长,而且其抗肿瘤能力要明显高于IFNα重组蛋白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由于其不仅具有干细胞固有的增殖分化能力,还独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在临床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间充质干细胞这个“孙悟空”一定能够被科学家更深入的发掘和控制利用,成为干细胞中的明星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炎症疾病的临床治疗。
科普文章
植物类科普文章
1、季秋之月菊盛开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每当深秋时节,万花纷谢,唯有菊花凌寒怒放,竞斗芳菲,成为一种深受国人喜爱的传统花卉。 

      菊花原产于我国,早在春秋《礼记·月令篇》就有着:“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菊花的原始形态是野菊,只能开出铜钱似得小黄花,但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和人工杂交,新的品种层出不穷。如今,全国优质菊花品种已近3000个。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皆源自中国。公元4世纪,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菊花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在《神农本草经》中,菊被列为上品,能助人“耳聪目明”、“延年益寿”。明代李时珍也认为菊花有利五脉,调四肢的功效。杭菊和贡菊,香气醇浓,除供药用外,还是一种上好的清凉饮品。 
      菊花仪态万方,气宇轩昂,悠悠千余年间,成为文人墨客诗赋吟咏的对象,而写菊的诗篇更是浩如烟海,晋代诗人陶渊明,因爱菊名闻天下,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传世咏菊名句。

2、傣药植物茴香砂仁
      西双版纳的傣医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其中所用药物大多来自植物,茴香砂仁Etlingera yunnanensis (T. L. Wu et S. J. Chen) 就是其中之一。 

      茴香砂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茎丛生,株高约1.8米。全株揉之有茴香味,故名茴香砂仁。花期5月,花序近头状,从根茎基部抽出,因梗较短而贴近地面;开花时,花由外向内一轮轮地依次开放,苞片、花萼及花瓣红色,唇瓣较大且突露于花冠之外,上部及边缘黄色,下部紫红色,好象菊科植物的舌状花,因此整个花序就形似一朵艳丽的“菊花”了。

      茴香砂仁是西双版纳的一种土著植物,当地傣族民间医生对它的运用由来已久,其药用部位为根茎,有清火解毒、通气消胀、利尿、健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热涩疼痛、胸胁胀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泻等病症。如将根茎切片晒干,加盐煮水代茶饮,则可预防中暑。 

3、野生水果大叶藤黄
      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是藤黄科藤黄属的一种乔林树种,树高可达20米,树冠塔型,叶厚革质,两行排列,具光泽,椰圆形或长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有花2-14朵,浆果圆球形或卵球形,成熟时黄色,内有种子1-4粒,棕褐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大叶藤黄产于云南南部和西南总至西部及广西西部,生于海拔100-1400米的沟谷和丘陵地潮湿的密林中。

      大叶藤黄不仅是一种野生水果,也是一种优良的庭园树种,树冠漂亮,全年常绿,适合庭园绿化、美化之用;大叶藤黄果味偏酸性,在食欲不佳的夏季,尝个大叶藤黄的果实,会立刻打开你的胃口,增加食欲,眼下正是大叶藤黄果实成熟的季节,那一团团吊挂在树枝上的果实黄绿相间,十分诱人。

4、“不可貌相”的野生果树
      秋天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相继新鲜上市,不过对于大多数果实我们是“只识其果、未见其树”。 武汉植物园野生果树资源圃占地面积5.1公顷,收集保育包括蔷薇科、桑科、柿科、芸香科、胡桃科等20余科的野生林果类物种260余种,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各种果树的“庐山真面目”了。 

      除了板栗、柿子、枇杷等为人熟知的果树,这里收集的野生果树大多其貌不扬,果实也不一定好吃,但是为什么还要费人力、物力把它们收集在这里呢?原来“果树也不可貌相”,这些野生果树其实着非常丰富的用途。 

      首先,野生果树有着很丰富的食疗价值。比如资源圃中栽植的四照花是药、食两用树种,其果可鲜食、酿酒和制醋等。而我们熟悉的山核桃健康味美、营养丰富,本身就是一种野生果树,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而胡颓子的果实味甜可食,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脂肪、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且有消食止痢的功效。 

      并且,野生果树大多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自生自长,属于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生产绿色加工食品的理想原料。 

      同时,上帝是公平的,野生果树虽然生长的环境差,但是经历过很多恶劣的环境,“锻炼多身体当然好”,它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全面的抗性。我们现在吃的水果,它们的砧木很多都来自于这些野生果树,并且许多优良的品种正是通过与野生果树杂交而选育出来的。 

      此外,有些野生果树还有着很高的经济和商业价值。比如,柘树是在我国有着“南檀北柘”之称的名贵树种,柘木是制弓的良材,它的心材更是雕刻制作工艺品和高档家具的上乘材料。石灰花楸树姿优美,春开白花,秋结红果,适宜于园林栽培观赏,木材可制作高级家具。而上面提到的胡颓子也是常用的花境、花坛等装饰用材。 
      所以说,这些沉默而低调的野生果树,其实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珍贵的自然遗产。自人类出现以来,野果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它们中的一部分被驯化为优质水果,比如现在风靡市场的猕猴桃,起初也是其貌不扬的野果。猕猴桃是幸运的,然而大部分野果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抑或是已经被破坏掉,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努力去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这也正是植物园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的重要意义之一。 

5、佛之信仰——菩提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对于植物界来说更是如此。一颗颗金黄色的小小菩提树种子数十年之后竟能长成那样一株让人仰天而望的参天大树,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菩提”一词,原为古印度(梵语)Bodhi的音译,意为觉悟、智慧;意思为豁然开朗,菩提树在佛教的观点看来,是觉悟之树,大智大德之树,是佛教指定的“圣树”。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有禁止砍伐菩提树的习俗。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有时会看到菩提树干上缠绕着一圈圈的线绳,那是佛教信徒们的祈祷。 

      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L.),是一种桑科榕属的植物。大型乔木,幼时可附生于其它树上,高达15-2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灰色,叶革质互生,深绿色,叶边缘有浅绿色点状花纹,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是适应热带雨林而成。喜光,不耐阴温,喜高温,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印度有分布,多为栽培,为印度国树,印度人称之为毕钵罗树,斯里兰卡的国旗的四个角上各有一片树叶,以此表明佛教为该国国教。 

      菩提树具有易成活、寿命长、小枝萌发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盘根错节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抗逆性较强。菩提树全身是宝,树干富有乳浆,可提取硬性橡胶;树叶浸洗去叶肉,网脉如纱,可做菩提纱书签,是名贵的工艺品;同时,菩提树也是治疗哮喘、糖尿病、腹泻、癫痫、胃部疾病等的传统中医药。另外,菩提树对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炎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寄生虫感染等都有显著效果。 

      2014年6月25号,版纳植物园迎来来自佛祖释迦牟尼坐地悟道成佛之菩提树的种子,园林园艺部种苗组已经利用种子发芽并成功种植,这些种子采自印度的比哈尔邦·加雅,它与版纳植物园现有其它菩提树显著不同的地方在于叶子较小,叶片更厚,叶尾也更尖细而长。这些树苗来源珍贵,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目录

一、科普文章
二、医学类科普文章
三、植物类科普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