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的介绍

2017-02-05 >>编辑:常识坊整理
1、概况
为适应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学工学院2009年成立了清洁能源研究院,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隶属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张东晓教授。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现有院士1名,教授15名,特聘研究员(副教授)18名。
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主要开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可燃冰、及氢能等新型能源的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基础理论,研发新能源应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措施,推动产业化发展,建设新能源利用工程;研究能源高效利用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稳定全球能源供应。清洁能源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在这些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联合北京大学工学、化学、物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国际关系以及其它学院的科研力量,整合生物技术、热能工程、力学、环境工程、能源经济、能源外交等学科和人才,力争将清洁能源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院,使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处于领先水平。
2012年5月3日,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加入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该意向书的签署启动了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绿色合作伙伴结对工作。根据中美双方协商,该绿色合作伙伴结对拟建立中美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研究联盟,主要进行清洁运输与智能电网的综合研究,推动引进中国急需技术并帮助开拓美国市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联盟也将促进两国官员、学者、学生的互访和交流,增强学术和信息交流,开展更多的联合研究项目。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政策的交流、部署和实施,推动两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2、主要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简称CCS)研究;
生物能源与生物技术;
环境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
废水/废物的生物处理及有效利用;
生物质能的生物转化;
石油及能源开采研究;
水资源研究;
二氧化碳处理相关研究等。

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的介绍

3、中国CCS现状
CCS,即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全球的CCS研究尚处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工程示范阶段,
只有少数国家进入商业化运作。按照时间顺序,我国CCS的现场试验在国际上可以排到第四。在我们之前,挪威在北海的斯莱普纳天然气田实施了全球首个在咸水层中进行大规模二氧化碳封存的项目。此外,加拿大韦伯恩油田工程是一个结合储存二氧化碳和EOR(强化采油)的工程。中国在CCS上的起步较晚,2005年开始研究,2008年中石油在吉林大情字油田进行二氧化碳EOR(强化采油)现场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特别是中国的CCS研究发展得很快。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上海石洞口电厂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工程,是全球最大的PCC(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神华10万吨/年CCS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将煤基二氧化碳封存在咸水层的全流程CCS项目。尽管在挪威、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每年封存的二氧化碳达到了数百万吨,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CCS项目。挪威和阿尔及利亚封存的二氧化碳是从地下开采的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没有做捕获环节。而加拿大的EOR工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而没有对随采油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注。只有神华的CCS项目,称得上是全流程的碳捕集与封存项目。

4、中国 CCS潜力
二氧化碳EOR的经济效益,油气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地质封存方式。但我国的油气资源有限,很难长期满足大规模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要求。另外,深部无法开采的煤层在中国也不多,因而,封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潜力最大的地质结构是咸水层。咸水层一般在地下深处,较为常见,拥有的封存潜力巨大。以神华CCS项目的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其咸水层就能封存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而这种盆地在我国是比较多见的。
今年3月18日,与《我国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研究》、《我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我国低碳排放地质矿产能源调查》三个项目一起,《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项目设计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根据这个项目的计划,人们可以预知三年后我国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方面的成绩。

5、学术带头人
张东晓
目前任职: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系主任
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水资源研究>>、<<石油工程师杂志>> (分别为这两个行业最权威杂志)等五种杂志副主编
教育经历:
1994/01~1995/02 美国Arizona大学 水文学 博士后
1993/01~1993/12 美国Arizona大学 水文学 博士
1991/08~1992/12 美国Arizona大学 水文学 硕士
1990/07~1991/07 美国Arizona大学 地质工程 硕士研究生
1988/08~1989/07 东北大学 岩石力学 硕士研究生
1984/08~1988/07 东北大学 采矿工程 学士
背景资料:
历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教授, 南京大学客座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美国著名拉萨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著有专著两本, 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1990年秋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留学, 从师于世界著名的水文专家纽曼院士, 分别于1992 和1993获水资源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科研及科研管理经验,曾获超过一千万美元的科研经费,组织和领导了多项水资源, 能源资源和全球变暖方面的跨学科,跨行业的研究。
主要学术任职、研究工作简历
2006~ 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特聘教授与系主任
2005~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200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兼职教授,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5, 水文学及水资源)
2004~2007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与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教授
1996~2004 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高级研究科学家与研究课题组长
1995~1996 美国DBSA公司, 高级水力学家 主要从事多相流研究
2001~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水资源研究》(《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副主编
2002~ 美国石油工程师杂志《S. P. E. Journal》副主编
2003~ 美国土壤科学学会《非饱和带杂志》副主编
2004~ Elsevier出版社《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副主编
2005~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副主编

6、研究与合作
1、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
2009年11月11日上午8时,“2009伯克利-斯坦福-北京·中美碳捕集与封存国际研讨会”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将展开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旨在提高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简称CCS)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的双边交流以及中美双方研究人员之间合作项目的合作,从而促进中美双方在碳捕集与存储方面的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在应对这一挑战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这一技术在全球还没有大范围的规模化应用,但是不少国家已开始为其推广和应用创造鼓励性政策环境。我国作为煤炭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也在积极鼓励和推动相关研发工作的开展,以期尽快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实现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脱碳利用。此次研讨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此次研讨会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由卓智基金(Philomathia Foundation)、斯坦福全球气候与能源项目(Stanford’s Global Climate and Energy Program,简称GCEP)及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北大清洁能源研究院共同资助。

2、“中美生物能源与生物技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2009年10月24日,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中美生物能源与生物技术研讨会(China-US Symposium on Bioenergy and Biotechnology)”在中关新园7号楼205会议室举行。与会的美方代表包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杰出教授、Mascomas 公司总裁和首席科学家 Lee R. Lynd 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能源部和密歇根大学联合植物实验室主任、植物生物学会前主席Michael F. Thomashow博士,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科学家、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室主任Nikos Kyrpides 博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助理教授袁戎华博士,美国乔治亚大学杰出教授 Michael WW Adams博士,华盛顿州立大学陈树林教授;中方代表有中国科学院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洪章博士,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良才博士,广西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冯家勋教授,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曲音波教授,江苏大学生物能源中心主任孙建中教授和北京大学工学院汤岳琴教授。

3、2009年11月16日下午,美国能源部部长、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访问北京大学。朱棣文先生讲话结束后,北京大学的师生分别进行了有关北大能源问题研究、新能源开发技术、能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学生活动介绍的展示。工学院副院长、北大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东晓首先对北大的清洁能源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作了总体性回顾,并深入介绍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4、2009年11月12日,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地球科学部主任Don Depaolo与中国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十一教授共同签署了关于“致力于开发安全有效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谅解备忘录。北大工学院、清洁能源研究院与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的合作将包括共同进行“碳捕集与封存的测试”、“确定最佳封存场所的研究”、“发展封存场所的数据模型”等。
5、参加科技咨询
2011年4月22日至26日,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北大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东晓教授同其余13名院士专家一起抵达厦门,参加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和“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等12家单位组织开展的科技咨询服务。
6、承办“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2011年4月28日,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国内外著名能源企业、国内地方政府及国内知名高校的200多名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该竞赛由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承办,企业界参与并提供相关支持。
7、2012年5月3日,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加入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

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的介绍

7、发展定位
清洁能源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可燃冰、及氢能等新型能源的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联合北京大学工学、化学、物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国际关系以及其它学院的科研力量,整合生物技术、热能工程、力学、环境工程、能源经济、能源外交等学科和人才,力争将清洁能源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院,使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处于领先水平。

8、地 址
北京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北京大学燕南园60号,100871
特别关注 / special

  • 京东 京东
  • 喜洲镇  “五朵金花”的故乡 喜洲镇 “五朵金花”的故乡
  • 治疗咳嗽最有效的偏办法 治疗咳嗽最有效的偏办法
  • 吃西餐的十大基本礼仪,西餐礼 吃西餐的十大基本礼仪,西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