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浙江省苍南县民间艺术 苍南渔鼓

2016-06-16 >>编辑:常识坊整理

苍南渔鼓俗称嘭鼓,又称篷鼓、嘭嘭鼓。是浙江省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关于渔鼓的起源,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艺人中传说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首制了渔鼓。渔鼓真正的起源可能是唐代道士所唱的《九真》、《承天》

浙江省苍南县民间艺术 苍南渔鼓

      苍南渔鼓俗称嘭鼓,又称篷鼓、嘭嘭鼓。是浙江省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

      关于渔鼓的起源,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艺人中传说是“八仙”之一的汉钟离首制了渔鼓。渔鼓真正的起源可能是唐代道士所唱的《九真》、《承天》等经韵。苍南渔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汉族曲艺形式,类似浙江一些地方的道情、莲花落,但演唱语言、声调、风格不同。

      渔鼓由一人单独演唱(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试行多人同台演唱,但不成功),伴奏乐器只一鼓一拍。鼓为一截长约80厘米、直径约10厘米、下端蒙着猪油薄膜的毛竹筒。拍为一对长10厘米的竹片,有加强节奏感与增强气氛的作用。

1、戏曲简介

      大海边,沙滩上,出海打鱼的渔船刚刚靠岸,渔民们在平坦的沙滩上慢慢地聚集到一起。一位艺人端坐于众人当中,身旁放着一只竹筒状、以鱼皮制作的鼓,见人越来越多,便将鼓斜放在左膝盖上,以左肘护住,左手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捏着一节竹片,打节奏以助气氛,右手拇指则按住鼓的下端,其余四指轻而富有节奏地拍打鱼皮鼓,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嘴里随之唱出婉转动人的歌声,叙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就是苍南独具风韵的曲艺形式——渔鼓的表演场景。

2、发展历史

      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道具,其中渔鼓因用鲨鱼皮蒙制而得名。苍南当地的渔鼓据传是古时从闽南传入。据清乾隆《平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闽南人3次大规模移居苍南和洞头,渔鼓这种汉族民间说唱形式也随之而来。传入苍南后的渔鼓与从中原地区传入的道情等艺术交融后,形成了“苍南渔鼓”这一艺术形式。

      它曾流行于苍南、平阳、洞头等闽南方言地区,在苍南县则主要流行于灵溪、桥墩、矾山、马站、藻溪、赤溪等区域。简便的演奏条件和通俗易懂的说唱形式,使渔鼓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边远山区汉族劳动人民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