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襄阳民间艺术荟萃 襄阳小曲无与伦比(2)

2016-06-23 >>编辑:常识坊整理

南北朝时期,襄阳是著名的《西曲歌》、《襄阳乐》、《常林欢》和《白革同鞮》的发源地。其中《常林欢》和《白鞮》是齐武帝、粱武帝也喜欢演唱、填词的歌曲。《白革同鞮》甚至成了梁朝的国歌。《白革同鞮》后来演变



襄阳民间艺术荟萃 襄阳小曲无与伦比

      南北朝时期,襄阳是著名的《西曲歌》、《襄阳乐》、《常林欢》和《白革同鞮》的发源地。其中《常林欢》和《白鞮》是齐武帝、粱武帝也喜欢演唱、填词的歌曲。《白革同鞮》甚至成了梁朝的“国歌”。《白革同鞮》后来演变成了歌舞,儿童们脚绑铜铃,玱琅有声,载歌载舞,欢快而有气势。这种舞蹈,当是从古印度传来襄阳的,和印度电影《大蓬车》里的歌舞颇为相似。当时襄阳的童谣《山公歌》,也曾经风行一时,一直影响到唐代。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襄阳历史上第一个知识分子的民间音乐社团。他们是刘宋时代的辛宣仲,善弹筝;胡陶,善吹龙笛;骆惠度,善歌唱。人称之为“三公乐”,他们虽是民间的知识分子音乐家,却很有人格尊严,南雍州刺史邵陵王休若也亲自去拜望他们,对他们十分尊敬。

      唐代襄阳,歌舞音乐在南朝繁盛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由《襄阳乐》而成为了《大堤曲》,专门表现男女爱情,张柬之、李白、刘禹锡、李贺等许多文学大家也来凑热闹,为《大堤曲》填写了优美的歌词,影响所及,《大堤曲》也成了文人墨客们延续了许多年的创作的体裁。直到明清,还有文人们写这样的歌词。

      其中刘禹锡表现了襄阳大堤歌舞通霄达旦的《踏歌词》写得最为美妙: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这样的场景,简直和近现代少数民族兄弟的“踩芦笙”、“三月街”、“阿细跳月”、“花儿会”一样热闹。

      安史之乱,襄阳太平无事。长安的艺人也逃难来此,像高僧惠澄一样.把唐代梨园的《霓裳羽衣曲》等乐曲传来了阳。襄阳太守为此还专门设宴招待了惠澄。

      唐代的皇帝祟信过佛道。北宋的真宗等许多皇帝十分信仰真武,佛教道教的乐舞因此而保留了大量的唐宋音乐的成份,一直沿袭到今天的襄阳火居道。特别是宋金战争,战争的需要把皮影等当时的戏曲歌舞带来了襄阳,为襄阳明清之际的戏曲繁荣,产出好几种土生的地方戏,打下了基础。

      元代历史虽短,也让襄阳流行了一首农民革命的巾帼英雄史诗,歌曲名叫《金花小姐困襄阳》,唱词是:“太阳一出满天黄,金花小姐困襄阳。困了三年六个月,猪吃白米人吃糠。猪吃白米刀下死,人吃谷糠在世上。”

      明清以来,是襄阳音乐文化空前繁荣的好时期,一直影响到襄阳解放前后,甚至直到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襄阳的汉族传统音乐,是靠代代口耳相传的,还有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器乐、宗教音乐等6大类,好几十种,上万首曲子,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相比毫不逊色。

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