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玄光寺
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战後送给中华民国佛教协会部分顶骨舍利,1955年迎灵骨来台,1958年安奉於日月潭畔的玄光寺。
玄光寺离潭只有十馀公尺,寺下设有码头,游客可搭船至码头,再走台阶上去参观;寺内供奉玄奘大师的金身,上悬「民族宗师」匾额;虽然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已移奉於玄奘寺,但因水路交通便利,玄光寺已是游客到日月潭旅游必访景点。
玄光寺的建筑采唐式,因为当初规划为临时安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所以没有碧瓦朱柱映照,显得朴实清雅,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且因临潭而建,可以就近欣赏日月潭的涵碧秀水,犹如置身於美丽画境中。[5]
3、玄奘寺
玄光寺寺后,有一青龙山步道直达玄奘寺。玄奘寺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青龙岗1号,玄奘大师的灵骨从日本迎回后,最早供奉在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后,灵骨才迁迎入玄奘寺。玄奘寺牌楼下方,安放两头白象,中间绘有《玄奘大师西域行游图》。
玄奘寺共有3层,一层正殿建筑结构采用中西合一的方式,但仍不失佛寺所给予人的亲切感,此殿门楣上悬有“玄奘殿”匾。殿内正中供奉玄奘法师负笈像,塑像上方的“国之瑰宝”匾额乃先总统蒋公亲题。 玄奘殿三楼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师的头顶灵骨就安藏于塔中。楼上也是玄奘寺的经典文库重地。寺院内还有三座碑文:中间是巨幅立碑“大唐玄奘法师传”,恭录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左为日华亲善纪念,右侧则是中日佛教亲善交流纪念碑。殿前还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见供人敲槌之醒钟。
4、亲水公园
桃米溪是桃米里中第一个以生态工法改造的河流,在改造的同时也建造了亲水公园与观景台,公园旁种植了茄苳树和野牡丹等原生植物,让民众更亲近大自然。炎炎夏日到亲水公园戏水,清澈透明的沁凉泉水赶走了满身的暑气,拉近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冬季枯水期,为节约水资源,亲水公园不再供水,但游客还是可以在居高临下的公园凉亭静坐冥想,享受乡间的宁谧。
5、铳柜天宝堂
从头社盆地走台21线前 往水里乡,中途可以瞧见在公路的右侧,有一尊相当高耸的太子爷的神像,那里便是武登村的铳柜天宝堂。
天宝堂建於日据时期,以三恩主 (关公、吕洞宾、灶王爷)为主神,庙貌宏伟。民国74年秋天,太子元帅奉旨镇守天宝堂,由於屡显神威,於是恩主降鸾指示信众,在庙後建一高6丈2尺7寸的太子元帅圣像,用以彰显太子爷护石乡民之神迹。由於太子爷的造型相当高耸,於是成为铳柜的显著地标。
6、涵碧步道
涵碧步道的起点为梅荷公园,步道平缓蜿蜒、环绕涵碧半岛水滨,穿梭於林荫花木中,是老少咸宜的大众化路线。清晨漫步其中,可见五色鸟、山红头、绣眼画眉等鸟类活跃林间。行至潭畔码头可尽览慈恩塔、拉鲁岛及群山绿水美景。育乐亭是远眺青龙山脉以及拉鲁岛的最佳地点,仔细观察可以体会传说中青龙抢珠的地理奥妙!蒋介石行馆涵碧楼即因坐落於涵碧半岛为名,蒋介石先生暨夫人生前时常漫步於涵碧步道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步道两侧还栽种蒋夫人最喜欢的桂花、栀子花等香花灌木。
7、梅荷园
梅荷园位於涵碧步道入口处,为蒋介石先生当年驻跸日月潭,随扈宪兵的岗哨要塞,以宪兵梅荷精神象徵命名。九二一地震之後,管理处规划成为景观眺望台,往年在水社码头附近湖面施放烟火时,梅荷园占居高临下的地利,成为观赏花火的最佳据点。为提供在日月潭住宿的游客夜间另类休闲活动,梅荷园於2011年开放给民间餐饮业经营简餐及酒吧。
8、孔雀园
孔雀园饲育两百多只孔雀以及山鸡、台湾蓝鹊等约一百多只珍贵禽鸟。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专利动作,竖起尾羽,展开成扇状,除了具求偶功能之外,在必要时也是向外敌示威的动作,看在人们眼里,却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不过,孔雀们下雨天是不出勤的,以免影响其健康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