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盆地群最初系由断层与褶皱而产生之低洼盆地,其排列受主要地质构造之控制。其后各盆地又连续发生堆积、挠曲、侵蚀、回春等作用后而使山间湖泊先后宣洩干涸,附近河流下切亦盛,最后造成盆地群之现貌。埔里盆地群之河流均系承接各该盆地四周诸溪流,然后分别流入乌溪与浊水溪。
埔里盆地群分布于三纪亚变质岩区山地之埔里陷落区,大肚溪上游之北港溪与浊水溪中游中游流路之间。南北约30公里,之间有大小十数个山间盆地,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之排列,而其排列方向与地层之主要构造方向一致。
根据研究,埔里盆地也是构造盆地。埔里盆地之地层由上而下如次:
1、冲积层:以砂砾及黏土组成,构成低位盆地面。
2、台地砾层:以红土层与砾石层组成,构成高位盆地面。
3、头嵙山统砾层
4、头嵙山统黏土层
5、基盘古第三纪地层
另外根据在八十六年前的台湾侧视电达映像分析,发现位于浊水溪至大安溪间有甚多走向西北西之横断层,这些横断层被认为是与埔里盆地之成因有关。即埔里盆地为这些横移断层在错开时所产生的一种pull-apart作用的结果。
4、埔里镇
镇情概况
位于铺里盆地中央的埔里镇,清末曾叫大埔城。它地处台中市通往日月潭和雾社、庐山、合欢山等风景区的交通要冲,街市繁荣,风光宜人,是全省海拔450米以上地区的最大城镇,有“小洛阳”之称。埔里盆地离海较远而又四面环山,因而不虞台风侵袭,很少自然灾害,冬暖夏凉,雨量适中,是台湾省气候最好的地区之一。同时,埔里盆地土壤肥沃,水质甘美,种植香菇、木耳、水稻、茭白笋、红甘蔗等作物,物产丰富,特产很多。这里酿制的绍兴美酒,闻名台湾省。
历史沿革
埔里镇原为高山族村社,清乾隆年间始设屯,光绪十年(1884)置埔里社厅,曾属台湾府,日侵占时属台中州。光复后初属台中县,后归南投县。
水能资源
在埔里周围的山谷中,分布着几处著名的瀑布,如能高瀑布、梦谷瀑布、观音瀑布、狮头坑瀑布等。位于埔里至雾社公路近旁的观音后瀑,瀑水分为三层,落差60余米,因银白色的瀑花和激流,在高峻的岩壁上构成形若观音神像的幻影,故而得名。此瀑布与观音前瀑、狮头坑瀑相距不远,各异其趣,极富山水之胜,而且交通方便,游客很多。能高瀑布汇聚了顶猴洞山的许多山涧溪流,自数十米高处冲过岩壁飞泻而下,如大怒神吼,声势浩大,水量丰富,终年不竭,是台湾十大瀑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