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本F-2 三菱F-2(英文:Mitsubishi F-2,日文:三菱エフツー)战斗机,是日本航空自卫队隶下的主要战斗机种之一,也是接替F-1战斗机任务的后继机种。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以F-16为基础共同研制,于1995年完成原型机并于2000年开始服役。 在战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三菱F-2是世界上第一种将机载主动相控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投入服役的机种,搭载J/APG-1相控阵雷达,该型
10、日本F-2
简介
三菱F-2(英文:Mitsubishi F-2,日文:三菱エフツー)战斗机,是日本航空自卫队隶下的主要战斗机种之一,也是接替F-1战斗机任务的后继机种。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以F-16为基础共同研制,于1995年完成原型机并于2000年开始服役。 在战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特点
三菱F-2是世界上第一种将机载主动相控阵(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投入服役的机种,搭载J/APG-1相控阵雷达,该型雷达由日本率先世界使用砷化镓半导体打造,由日本国内独立研制生产。但该型雷达在服役初期由于日本在软件整合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其性能不稳定,也被经常诟病。这在之后改进的J/APG-2雷达应用之后才有所改观,J/APG-2整体性能与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APG-79相控阵雷达相当,后者主要装备美国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1]
作用
三菱F-2初期的主要任务为对地与反舰等航空支援任务,因此航空自卫队将其划为支援战斗机(しえんせんとうき),换装J/APG-2之后F-2凭借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和雷达,其在空对空作战中也很有不错的表现,日本防卫省在平成17年(2005年)防卫大纲废止支援战斗机和拦截战斗机分类,将F-2划为多用途战斗机(マルチロール机)。[2] F-2凭借其良好的性能使得日本继F-1战斗机“超音速零战”的绰号之后将F-2冠以“平成零战”之称。
9、采用APG-70雷达的F-15C“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型
简介
N/APG-70/70(V) 机载平板缝阵脉冲多普勒(PD:Pulse Doppler)多功能火控雷达
特点
AN/APG-70 是AN/APG-63 的改进型,本是为F-15E 所研制,但后来也用于装备 F-15C/D 型的后期型号。
AN/APG-70 的体制为脉冲多普勒、单脉冲、脉冲压缩、波束锐化
AN/APG-70 所支配的武器为:AIM-7F/M,AIM-9L,AIM-120,20毫米 M61 转管炮
本文最后附有 AN/APQ-180/180(V) 型雷达,它是 AN/APG-70/70(V)型雷达的改型,配备于 AC-130U上
8、JAS-39C“鹰狮”
简介
JAS-39C鹰狮战斗机JAS-39“鹰狮”是瑞典萨伯公司研制的单座全天候全高度战斗/攻击/侦察机,用以在90年代取代瑞典空军的Saab-37“雷”式战斗机。
7、“幻影”2000-5
简介
“幻影”2000系列飞机具有很多改型,“幻影”2000-5是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的一种升级型号,当时由于“幻影”2000的主要竞争对手F-16不断推出新机型,为了维持国际武器贸易的竞争力,当时仍为国营企业的法国汤姆森CSF公司自费投资改进“幻影”2000飞机。
特点
用1架“幻影”2000C和1架“幻影”2000B分别改装成“幻影”2000-5的单座型和双座型原型机,而当年开发这个项目并未获得法国空军支持,而是依靠有采购意向的中国台湾分摊部分经费来进行研发,台湾为这项采购计划制订了“飞龙专案”。中国台湾是最早使用“幻影”2000-5型战斗机的地区,法国空军为了保持“幻影”2000系列的生产线直到2000年才从“幻影”2000C升级为相当于“幻影”2000-5的标准。
6、F-16C Block50/52
简介
通用动力F-16“战隼”(英文: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美国空军研制的单发轻型空中优势战斗机,与F-15战斗机一道是美国空军主力战斗机之一,1993年通用动力将航空业务出售给洛克希德,在此之后的F-16战斗机称为洛克希德F-16。
特点
F-16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轻型战斗机之一,从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到现在共有近4600架F-16诞生,单凭F-16的生产量即可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空军总航空器数量的总和,外销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从1981年贝卡谷地空战至今F-16几乎参与了历次大规模战争,其优异的性能也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作用
在设计上F-16针对越南战争空战经验大幅度优化视距内格斗性能,是美国第一种能够进行9G(88m/s²)过载机动的战斗机,也是美国首先采用线传飞控、人体工程学座舱的战斗机之一。从F-16A/B型Block 15批次开始F-16进行多用途化改进,具备了夜战能力和发射空地导弹、反舰导弹等对面打击能力,成为多用途战斗机。
简介
苏-35(英语:Sukhoi Su-35,俄语:КБ Сухой Су-35)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E”或“超侧卫”(Flanker-E、Super Flanker)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在战斗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特点
2014年2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苏霍伊公司总裁波戈相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参加向俄空军交付12架量产型苏-35S歼击机的正式仪式。这批战机编入东部军区第3空防司令部第303近卫混成航空兵师第23歼击航空兵团第1大队,部署在中国东北当面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捷姆吉机场。
4、“阵风”
简介
“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为满足法国海军和空军的需要,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双发单/双座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
3、F/A-18E/F
简介
F-18战斗机(英文:F-18 HORNET STRIKE FIGHTER,编号亦作F/A-18),是美国麦道公司(现波音)为美海军研制的舰载单座双发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它也是美国军方第一种兼具战斗机与攻击机身份的型号 。
特点
F/A-18“大黄蜂”在世代上属于第三代战斗机,具备优秀的对空、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基于这个原因,作为美国海军最重要的舰载机,F/A-18的用途广泛,它既可用于海上防空,也可进行对地攻击。该机于1978年首飞,1983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雄猫”战斗机退役后,F-18成为美国航空母舰上唯一的舰载战斗机
2、EF2000“台风”
简介
欧洲EF2000台风战斗机(EF-2000)是一款双发动机,多用途,前翼加上三角翼(鸭式布局)的攻击战斗飞机。参与设计与生产欧洲战斗机有限公司是由数家欧洲的航太公司于1986年组成,而研发计划则早在1979年就展开了。
特点
台风战斗机已经投入量产,并且已经在意大利空军和西班牙空军形成战斗力。英国和德国宣布2006年也会将台风投入使用。奥地利订购了15架台风,沙特阿拉伯在2006年八月18日签订合同,订购了72架。
1、F/A-22
简介
F-22“猛禽”(英语:F-22 Raptor)战斗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战斗机。F-22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
特点
F-22于21世纪初期陆续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以取代第四代的主力机种F-15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为主承包商,负责设计大部分机身、武器系统和F-22的最终组装。计划合作伙伴波音则提供机翼、后机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培训系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称,猛禽的隐身性能、灵敏性、精确度和态势感知能力结合,组合其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能力,使得它成为当今世界综合性能最佳的战斗机。
作用
但由于F-22的制造成本过高、俄罗斯和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延迟导致的缺乏清晰空对空作战任务、猛禽的出口禁令和其它使用计划(包括F-35和无人机)都使得F-22的生产计划提前终止。2009年4月,美国国防部建议停止新订单,经国会批准最终采购187架战斗机。 《2010财年国防授权法》致使缺乏生产更多F-22的资金。2011年12月13日最后一架F-22的上线仪式在多宾斯空军预备役基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