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阳明堡之战 1937年10月19日凌晨1点,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一举击毁击伤侵华日军停在山西省代县阳明堡简易机场内的24架作战飞机,成为八路军抗战初期三个首战告捷(另两个是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一二〇师雁门关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著名战例。在八路军的这三个胜仗中,唯一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现金奖励的是阳明堡战斗。 八路军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的传奇式故事,在八年抗战中几乎家喻户晓。时至今日,凡是涉
10、 阳明堡之战
经过
1937年10月19日凌晨1点,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一举击毁击伤侵华日军停在山西省代县阳明堡简易机场内的24架作战飞机,成为八路军抗战初期三个“首战告捷”(另两个是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一二〇师雁门关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著名战例。在八路军的这三个胜仗中,唯一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现金奖励的是阳明堡战斗。
事迹
八路军“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的传奇式故事,在八年抗战中几乎家喻户晓。时至今日,凡是涉猎过抗日战争史的读者,没有人不知道阳明堡“烧毁敌机”的英雄事迹。但是阳明堡战斗曾经获得过蒋介石两万元大洋的奖励,而且八路军总部还为这笔奖金的分配问题,专门发文向上呈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对下向八路军三个师的指战员进行了通报的事实,则鲜为人知。现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9、 台儿庄大捷
简介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
作用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英雄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8、 上高战役
经过
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作用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7、 万家岭大捷
经过
万家岭大捷为1938年武汉会战中,在万家岭一带中国军队围歼日本军队第106师团大部的一场战役。
双方兵力
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新编第十三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预备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
日本方面为侵华派遣军第106师团,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113联队、147联队)和第136旅团(步兵123联队、145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6、 平型关大捷
经过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作用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5、 镜泊湖连环战
经过
“镜泊湖连环战”,1932年3月由共产党员李延禄(后任东北抗联四军军长)直接指挥,此役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部队和义勇军等抗战力量5战4胜,基本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天野旅团7000人,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指挥打响的抗日第一枪,是堪比“平型关大捷”的“抗战第一大捷”,是东北也是全国“抗战第一大捷”。
作用
1932年2月,日寇关东军总部派出天野少将率一个旅团———号称“万人大军”,带着四十多辆军车、野炮队,向吉东地区扑来,气焰嚣张。王德林遂派参谋长李延禄率领补充团在镜泊湖以南地区伏击日寇。
但是此战在日方资料中未有记载,也无任何外文资料支持。即使平型关战役中英勇善战的115师以极有利地形并有友军配合伏击敌运输队,也仅伤敌千余人而已。镜泊湖连环战双方损失极不符常理,真实度待考。
4、 武汉会战
经过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作用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 常德会战
经过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
国军指挥官:孙连仲,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王敬久、王耀武、余程万、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柴意新、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等。其中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柴意新四将军以身殉国。
作用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 淞沪会战
经过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作用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1、 百团大战
经过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
作用
也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参与较具规模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本战斗亦曾陆续被改编为同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