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

2016-06-23 >>编辑:常识坊整理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1] ,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 晋唐、两宋时期,几次大规模的衣冠南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汉族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南音起源于前秦,兴於唐,形成在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例如南管中主导乐器—琵琶,未随时代演进,仍保持唐时的大腹短颈,弹奏上还是用横抱拨弹。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简介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疾如醉的心田。由于南音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南音至今保留着“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盛行,南音也随着华侨华人的足迹流传到东南亚,远达欧美。

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