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台地略作长方形,呈北北东向南南西延伸的走向,长约20公里,宽约7公里,北接后里台地与三义台地,南以乌溪与八卦山台地为界。大肚山台地位于台中市西屯区与南屯区西侧,其西坡倾斜较急,东面则缓和面向台中盆地。坡度除西北及西南两处呈30%以上外,其余多在15%以下。就高度而言,以台中市西北隅之大肚山307公尺为最高,而向南逐渐减低,至春社里西境约290公尺,为不对称台地,推测为一倾动地块。
1、大肚山台地
【地区名称】西屯区、南屯区
【地形种类】台地,红土、砾石、砂岩、泥岩
【地形简述】大肚山台地地层,表面有红土分布、下为受红土浸染的厚层砾石层及砂岩层。大肚山于台中工业区处之红土属低塑性无机黏土,表层红土越深处,红土越紧密,红土层平均厚度约4.6公尺。大肚山砾岩平均厚约42公尺,因砾岩之抗剪角甚高,开挖形成的边坡甚为稳定。大肚山西南侧砂岩厚度多大于1公尺,上部偶夹砾岩,越往下部则泥岩渐发达。大肚山泥岩相当紧密,惟岩化程度甚低,具有可塑性及压缩性等黏土的各项特征。
2、柳川
【地区名称】北屯区、北区、中区、西区、南区、南屯区
【地形种类】河川
【地形简述】柳川原名有二,上游段为邱厝溪,下游段为邱大老圳,或总称为东大墩溪。台中市初期移民聚集于此河畔,形成最早的街区。其改称为柳川系1916年日据时期市区改正之际,于两岸遍植柳树后之命名所致。柳川源于丰原市街区南方,流经潭子乡再入台中市北屯区。至接近进化路入北区,绕过宝觉寺后方,环流五权初中后过五权路与中华路进入中区,顺着柳川东西街流至民权路进入西区,越过林森路与南屯路进入南区。最后柳川穿过铁路与复兴路,至县市界处入台中县乌日乡入注旱溪。
3、梅川
【地区名称】北屯区、北区、中区、南区
【地形种类】河川
【地形简述】梅川发源于台中县东势镇的大甲溪,属大甲溪的支流,流向为北北东向南南西方。梅川从北屯区进入台中市,过健行路、大雅路,环绕台中二中西侧,入中区穿越台中港路,沿五权路西侧,越过区界入南区,过纵贯铁路纳入柳川。1979年梅川整治与绿美化并被加盖,由早期的灌溉用途转变成为都市污废水排放的大河沟,梅川可说与台中市民生活上息息相关。虽今日的梅川,已失去过去自然的风貌,但沿岸两旁种植的行道树及经过整理规划的河畔景观,使得梅川兼具防洪、排水、美化、绿化环境等多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