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为什么总是地震 一、松原为什么总是地震 目前为止,历史上松原最大地震是 2013 年 11 月 23 日 6 时 04 分发生的 5 . 8 级。但各种大小的微型地震数不胜数。 2017 年 11 月 22 日 16 时 18 分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北纬 44.7 度,东经 124.1 度)发生 5.3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千米。此前已经发生多次浅源地震 2018-04-23 日, 1 时 46 分,吉林松原市宁江区 ( 北纬 45.26 度,东经 124.74 度 )
一、松原为什么总是地震
目前为止,历史上松原最大地震是2013年11月23日6时04分发生的5.8级。但各种大小的微型地震数不胜数。2017年11月22日16时18分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北纬44.7度,东经124.1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此前已经发生多次浅源地震
2018-04-23日,1时46分,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26度,东经124.74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这是进入2018年以来,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第11次地震。
吉林松原近几年多次发生规模不等的地震,原因在于:松嫩平原不是主要地震带,是大陆断裂带,相对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质结构要稳定的多,但相对其他内陆要略显活跃,从地理位置看几乎没有大震的隐患,小震也属于正常现象,真正孕育大地震的能量还是来自大陆板块的冲击
松原处于不典型的盆地地形,又位于剡庐地震带上(我国最长的地震带,长达2400公里),而这条地震带东部处于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西部为亚欧板块向东逃逸的趋势,所以松处于两边夹击,所以地震不断,从历史来看,我国不少大地震都发生在这条断裂带上,比如海城大地震,且地震多呈右旋走滑类型。而且近些年由于人类的过度地质活动,或许一定程度上
二、地震给人类的警示
今年截至目前,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75次。其中6.0-6.9级地震58次,7.0-7.9级地震14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3次。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至少造成8786人死亡、22303人受伤,灾害波及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等地。9月17日,智利发生8.2级地震,截至目前仅8人遇难,20多人受伤。10月26日,阿富汗兴都库什发生7.7级地震,仅一天时间已有近300人死亡,大量基础设施损毁。三次地震,震级相近,结果不同,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1、杀人的是建筑而不是地震
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地震中近90%的人员伤亡都是压埋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就是保护人们安全。
尼泊尔大震重灾,归根结底就是房子太差。所有建筑几乎没有抗震设计,不具备抗震能力。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伤亡重大的地震。在与地震灾害做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智利成功总结出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理念。这种设计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缓冲,释放地震能量,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智利建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为达到抗震标准,智利平均每栋建筑要增加约15%的成本。
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也是地震多发国家。其对抗震立法更加严格。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根据这部法律,所有建筑抗震设计必须达到设计标准,所有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官方认证,所有工程监理必须尽职尽责,否则必遭法律严惩。此外,日本居民建筑许多使用隔震和轻质材料,抗震性大大增强。
2、争取的是生命而不是时间
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较大尺度的中长期地震预报已经取得成功实践,但在短临预报上成功率还不高。为此,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大震来袭,监测装置首先捕捉到传导速度快、致灾力弱的纵波,并赶在传导速度慢、致灾力强的横波到来前发出预警,为灾区人们抢出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时间。大量应急实践证明,有时几秒钟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智利拥有覆盖全国的地震监测网络,各地监测站取得的信息会及时通报至全国地震服务中心,帮助有关部门迅速评估灾情,采取应对措施。为提高对地震所引发海啸的预警时效,智利政府建设了全新的海啸预警系统。发生海啸时,该系统可通过警报器向沿海人口密集区和海洋作业区发布预警。
日本在全国设置了上千个监测站,一旦发生地震,预警系统迅速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规模,预测地震波到达各地的时间,并通过各种终端迅速发布。日本还对可能引发海啸的断层进行定向监控,对海啸可能波及的区域进行模拟演算。实际发生地震时,立即向沿岸地区发出警报。
3、相差的是教育而不是经济
遇到地震灾害时,正确有序的自救互救会大大提高生存概率,反之,则加重伤亡。在尼泊尔大地震中,就有多起因惊慌失措互相踩踏致死的惨痛教训。智利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智利民众却拥有很高的防灾意识,懂得如何自发疏散。面对震灾,大部分人能保持冷静,甚至不需政府组织就会自觉沿着确定好的安全路线撤离。这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及社会的大力宣传和经常演练。同样,日本也非常注重培养民众的防灾意识,包括分发地震防灾手册、传授预防海啸的知识、举行防灾训练、熟悉避难路径和避难屋所在地等。在2011年“3·11”9级强震中,日本灾民情绪稳定,井然有序,展现出的国民素质让人敬佩。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普及地震安全教育,学校、社区会定期举行地震演习,民众被告知如何在家中做好应对地震的准备,以及如何在地震发生后合理逃生。中国也是多地震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全民义务教育体系,全面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科普画廊、科技下乡、应急演练等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三、古人对地震征兆的认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地震的国家。翻阅史籍,有关地震的记述浩若烟海,其中关于地震征兆的总结,不乏科学,可为鉴戒。
1、天象异常
古人往往将天象变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这种观点缘起先秦,两汉时期达到巅峰,后世愈少。《诗经·小雅》强调“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大意是说,看到日食,就要有地震发生,就像住在屋内能感知微风,居于洞穴能感知将要下雨。《虞乡县志》载,“清同治元年七月十五日夜,陨星如雨,十月初七日,地震,十一月初七日,又震”。
2、地声异常
地声﹐也是古代先民最为关注的震前预兆。《宋书》载﹐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七月,“东北有声如雷﹐地震”。河北《三河县志》保留有康熙十八年七月京师大地震前的一些征兆﹐大意为,有声音从西北方传来﹐响动如雷……忽然,地底像鸣放大炮一样﹐随后如万炮齐鸣,响声震天……俨然数十万军马奔袭而来”。
3、动物异常
史籍中也记录了地震前或地震瞬间动物的异常反应,如北魏太和三年(479年)三月,平州地震,野鸡嘶鸣。《大唐开元占经》是唐代收集整理古代天文文献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有震前老鼠反应异常的记载,大意为,老鼠聚集在朝廷市井中哀鸣,不久,大地震动,地表裂开。
4、气候异常
古籍中也常将地震与异常气候联系起来。《宋史》有:“隆兴二年(1164年)春,河北降赤雪,河东地震五六年不止”。《甘肃新通志》有:“乾隆五十年(1785年)春三月初八,甘肃永昌大风雾霾,大树被连根拔起,两天后发生地震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