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又名一把针、粘身草、刺针草、盲肠草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
早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该药苦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作用。目前,鬼针草多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慢性气管炎、胃肠炎等,能改善或消除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心悸、疲惫等高血压症状,还能降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改善异常的血流变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硬化、静脉血管栓塞、水肿也有较好疗效。尤其可贵的是鬼针草具有显著的降压、祛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栓形成等功效。鬼针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药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良药。
抗炎作用。
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作用。
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抗癌作用。
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降血脂及抗血栓作用。
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