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是管理层不稳定的公司。这类公司的一般股东是非较多。由于股权结构分散,或者各股东的长期和短期利益各不相同,对基金管理的长短期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股东投资于基金公司,图的是长期战略布局,力求稳扎稳打,严格风控,塑造品牌,并不在乎一时的业绩排名。而另一些股东可能更追求短期的业绩表现,以期基金管理规模迅速上升,最终获取投资收益。如果股东之间在长期和短期目标之间不能达成一致,在投资业绩并不理想之时,就可能对投资管理施加影响。或派驻督察长,或轮流派驻投资总监等,不一而足。因此而造成的人事变动都会极大程度的冲击投资业绩。
第四种是基金管理规模不足的公司。任何存在竞争的市场,首要的问题都是生存。而首图生存的团队,能够在寻求存活之际兼顾到长远的发展是很困难的。目前,基金管理发展的普遍路径是完善产品线,在不同周期给客户人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选择。这样也最大化分散基金管理业务的风险。在渠道为王的时代,基金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除了每个基金的发行费用,产品储备研发、投研人员的配备、投研交易系统的维护都是不小的费用。如果基金公司的股东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且基金管理规模又达不到相应的水平,那管理层就更渴求通过改善业绩以增加管理规模。这种压力直接传导到投资部门。在这种压力环境中做投资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绝大部分基金经理的超常表现通常是等待合适的周期来临以发挥自己相应的特长。很少有基金经理是全能型的全周期作战专家。高压环境只会增加出错的概率和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博取回报。这在国内的基金行业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