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安徽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 花腔渔鼓(2)

2016-06-24 >>编辑:常识坊整理

3、代表作品 《黑驴段》是萧县渔鼓道情传统小段。写梳妆打扮的新媳妇回娘家,新郎倌穿着蓝大褂儿,挎着红包袱儿。新娘跨上调皮的小黑驴,这驴儿生的白尾巴尖儿、白尾巴根儿,白顶门儿、长了四只白银蹄儿。新娘头上



安徽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 花腔渔鼓


3、代表作品

        《黑驴段》是萧县渔鼓道情传统小段。写梳妆打扮的新媳妇回娘家,新郎倌穿着蓝大褂儿,挎着红包袱儿。新娘跨上调皮的小黑驴,这驴儿生的白尾巴尖儿、白尾巴根儿,白顶门儿、长了四只白银蹄儿。新娘头上梳了一座庙儿,庙里梳了三尊神,红脸是关公,白脸是刘备,叉叉胡子是张飞儿。一路上爬山过河,小黑驴撒欢四蹄生风,小夫妻象吃了蜜样甜到心底。

        此曲段萧县渔鼓艺人薛本信经常演唱。全曲情节虽然简单,但因唱词生动有趣,演唱时薛本信用了垛口、贯口和衬字等方面的技巧,再加上优美的舞蹈动作,整个演出,从头至尾,妙趣横生,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坠子、琴书也有此曲目,但情节略有不同。坠子演员吕明琴,擅唱此曲,唱遍安徽、河南各地。

4、成绩荣誉

        萧县艺人薛本信演唱段子最为精彩。1958年在原蚌埠地区曲艺会演中演出的《翻车段》、《黑驴段》、《借di di》和《王刚画庙》均获奖。同年前三个段子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曲艺观摩汇演,又荣获了三个一等奖;其中的《黑驴段》被省、地确定为进京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的曲目。萧县花腔渔鼓具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大胆的改革精神,深受上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观众。

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