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甘肃灵台县地方小戏 灯盏头戏(4)

2016-06-24 >>编辑:常识坊整理

4、传承情况 长期以来,灯盏头戏多作为汉族民间娱乐、闹神会、敬神祈福等形式保留,到了20世纪初至解放前,这种戏曲才有了较为完整的戏班子,像灵台县上良乡的杨世民、星火乡的杨进元和朝那的巩万林等几个班子在当



甘肃灵台县地方小戏 灯盏头戏

4、传承情况

       长期以来,灯盏头戏多作为汉族民间娱乐、闹神会、敬神祈福等形式保留,到了20世纪初至解放前,这种戏曲才有了较为完整的戏班子,像灵台县上良乡的杨世民、星火乡的杨进元和朝那的巩万林等几个班子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影响。1949年解放后,灯盏头戏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58年灵台县秦剧团改为灵台县灯盏头剧团,使这一古老戏剧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灵台县灯盏头登上舞台成为一个戏曲剧种以后,先后创作移植了《分家》、《井下炮声》、《送肥记》、《争先恐后》、《口袋阵》等大量现代题材的优秀剧目,丰富了灯盏头剧表现生活的范围及社会现实意义。

       1959年10月在参加的甘肃省庆祝建国十周年汇报演出中受到上级党委的嘉奖。甘肃省出版的《陇东歌曲戏曲选》收入了灯盏头剧《争先恐后》。

       灵台县灯盏头戏这一古老的戏剧,先天就有其不足,如长期散落在乡野山村,没有完整的体系,演唱的艺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1949年解放后,虽然一度在灵台县有了较大的发展,后又受到了“文革”的很大冲击。2006年,灯盏头戏被列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试点之一,2007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5、非遗信息

       遗产级别: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批准文号:甘政发[2006]78号

       批准日期:2006年9月30

       批准序号:33

       项目编号:Ⅳ-5

       项目名称:灯盏头戏

       申报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

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