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坊-常识网,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百科!

网站地图 问答网

常识坊

元代蒙文碑的来源(2)

2016-06-06 >>编辑:常识坊整理

2、八思巴蒙古字碑 元世祖忽必烈命吐蕃萨迦嘛八思巴据藏文字母制造新体蒙古字,用以拼写蒙、汉、梵、藏等各种语言。至元六年(1269)新字制成。字形仿汉字方体,自上而下直写。当时称为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字或蒙古



元代蒙文碑的来源

2、八思巴蒙古字碑


      元世祖忽必烈命吐蕃萨迦嘛八思巴据藏文字母制造新体蒙古字,用以拼写蒙、汉、梵、藏等各种语言。至元六年(1269)新字制成。字形仿汉字方体,自上而下直写。当时称为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字或蒙古国字,是元朝法定的文字,官方文书均用此种字体书写。近人称为八思巴蒙古字。

      现存八思巴蒙古字碑已发现者约有20余种,多为皇帝圣旨、皇后懿旨、皇子诸王令旨或帝师法旨,内容均为保护佛寺道观产业及减免僧道赋税差发诸事,是研究元代宗教史及寺观经济的重要资料。已刊布的碑石分布于陕西周至、韩城,甘肃泾川,山西太原,河南安阳、许昌、浚县,河北易县,山东邹城等地元代寺观故址。碑文多为八思巴蒙古字与汉字合刻,八思巴字拼写蒙古语,系文书原文,汉字据蒙文译出,以汉语白话体直译文义。少数碑石无汉语译文。

      北京居庸关云台石刻中有八思巴蒙古字铭文两方。一为梵文陀罗尼经的音译,一为拼写蒙语,记述有关元代佛教传播业绩,无汉语译文,是罕见的蒙文佛教史料。各地的八思巴字碑文记录了许多元代人名、地名和名物制度等蒙古语专名,足资考订。与汉语译文合刻的碑石,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尤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古代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元代八思巴字碑另有一类以八思巴字拼写汉语,系据汉文文献音译,如加封孔子、孟子的制书,封赠道士的制诰及山西阳城赠郑鼎制诰等,可据以研究元代汉语语音及译名。

目录

相关文章